除了普,你们没有形容词了吗?
易梦玲参加了电影《爱很美味》的首映礼,放映结束后在观众席上被叫起来发言。她穿了一身休闲服,头戴棒球帽,非常低调的打扮,也没有化妆。
之后#易梦玲素颜#成为了热搜词条,第一条热门微博里的评论是‘好普’。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人们开始用“普通”形容女明星、女艺人的容貌。“普女”甚至变成了一个网络世界里通行的名词,人人都听得懂其中的含义,带有打压、贬低的意味。
易梦玲回应:“很开心缓解了大家的容貌焦虑~”
“普”字里带有的意味哪里仅仅是容貌焦虑那么简单?易梦玲的“避重就轻”非常聪颖,非常温柔。而且她是得体的。
去看一场朋友的电影,穿舒适自然的衣服,也不需要精心上妆。享受电影本身就好了,又不是出去走秀。
易梦玲能够接受自己的素颜,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而那么多人却不能。
她曾经在小号里写:“我大笑的时候会露很多牙龈,眼尾会有很多表情纹,虽然选图的时候我不会把这张选进去,但我不介意把这张发出来。因为这样的整体是舒适、自然的,所以不要放大身上的任何一个看似不完美的地方,就是这些不完美的地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我。”
人们说,以美为饭碗,就要时时端好这碗饭。但那种精心要求的紧绷下,却产生不了大美人。从审美上来说,美是个性、自然、精心和简洁的正确组合。从氛围上来说,美应当是一种轻盈的自洽,接受那些属于自己的美中不足。
就像易梦玲曾经被认为“嘴巴大”,她也觉得自己“笑起来像小丑”,但并没有因此而拘束笑容,反而她的笑容成了自己最具有辨识度和感染力的表情。
“普”引发的不是容貌焦虑,而是真正落后于时代的以貌取人。它以明星、艺人、网红为辐射点,包含了在座的所有人。什么时候一个女生才能够脱离‘外貌’、‘身材’的衡量标准,被看到更多的特质,比如能力、性情、实力?
易梦玲被看见的是她的得体。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,她是自己世界的中心。出席任何活动,都精心面对,扬长避短。在2023年初的一场红毯上,易梦玲身穿一袭Dior中古礼服裙款款而来。服装和妆发搭配得当,好审美让她不输女明星。这条礼服被人指出是“山寨礼服”后,易梦玲在社交平台回应,“托友人从国外带回来的,可以看得出来尺码大太多,所以改了两次。这条马赛项链也是一见钟情。”风轻云淡地碾碎了谣言。
但是当她去到别人的主场,便懂得不露锋芒,成为陪衬。比如当易梦玲和马思唯一起参加朋友的婚礼,她没有穿高跟鞋和礼服裙,而是用短背心配工装裤,还带了一顶棒球帽。这一点可以从很多大美人身上找到共通点,身高173公分的林志玲和身高比自己低的男主持搭档时只穿平底鞋。
每个女性身上都有其他更值得被讨论的内容,但大众的目光却总停留于容貌、身材、年龄之上。
正如《爱很美味》首映上,电影没有上热搜,王菊的小肚子却上了热搜。她回应,“我的肚子很可爱。”
讨论女演员的胖瘦和头部网红的素颜,这互联网还真是过了五年、十年都没有什么改变…如今嘴女明星“普”还成为了一种正确的腔调,并由网友投票选出了“四大普女”,并有网友留言‘xx,为什么普女名单里没有人提名她?’
有意思吗?意义在哪?打着“普女”的名号,让更多的女生掉进外貌审判的陷阱——那是我们本该挣脱出来的陷阱。所有为了证明‘别人普’和‘自己不普’的斗争都是陷阱题!什么时候女生可以有一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呢?
比如,如果有人问你,你觉得自己是不是美女?你觉得你和你的闺蜜谁好看?你觉得谁是你们公司最漂亮的人?你给自己的颜值打几分?你觉得那个她是不是有点普?
我们可以很酷地回答对方,“抱歉,身为一个女孩,我从来不用漂亮或者不漂亮来衡量自己,也不用此衡量他人。”吾不想答这题。